高房价成为近来热议话题 蓝皮书分析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2012/12/22 10:22:37 浏览量:-
近年来随着房价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沦为“房奴”的人也越来越多,高房价成为近年来最为热议的民生话题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华图政信公共管理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发布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理论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1~2012)》。
房价调控政策、房价控制目标、房产税、限购令、“新国八条”,2012年的楼市注定是不平静的楼市,宏观调控一轮接着一轮,一线城市房价调控目标集中出台,这些政策是否实在地影响了当地房价,给市民带来预期的效果。
据此,政府设置了一项覆盖全国38个城市的宏观政策对城市房价的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显示,44.45%的市民对房价调控的效果持肯定态度,表明国家近年来的房价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对此,蓝皮书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因为该类城市对楼市的调控政策更为严格。另一方面,该类城市房价本身基数较高,相对而言调控效果也显得更为明显。
对于高房价,蓝皮书又进一步分析了几点原因。
一、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消费水平不断增长,对于住房的合理需求也不断上升,此外,城镇化带来大规模的人口扩张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城镇住房的需求。同时,大规模流动性资金流入房地产业,住房的投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房产投机不断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住房的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房价上涨。
二、房地产供应结构不合理。
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住房销售作为发展的重点,使得购买与租赁住房的发展不平衡,租赁住房服务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满足住房的需求;此外,市面上缺乏能满足公众住房需求的一般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的供给也远远无法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三、房地产开发形成利益链。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卖地获得更高的财政收入,监管机制不合理导致了地价被肆意哄抬,开发商、建筑商等利益方无止境地追逐利益,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直接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获取“一杯羹”为开发商大开资金的方便之门,房地产业形成了包括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等利益方在内的完整的利益链,哄抬房价,获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