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年底现“恐慌式抢房” “倒房号”重现江湖
发布时间:2012/12/15 16:02:01 浏览量:-
进入12月,北京楼市再掀涨价潮:新盘提价、二手房涨价,很多购房者已从年初的淡定变成了当前的恐慌。
时隔近三年,临近年底,“倒房号”再次重现江湖,黄牛党的目光正再次紧盯日渐火爆的北京房地产市场。甚至还有消息称,北京现年底恐慌式抢房,部分房源一夜提价70万元。
所谓“倒房号”来源于一个业主群的信息。这位自称有“内部关系”的人士称,可以通过关系买房,但要额外支付5万元“好处费”。而“恐慌式抢房”则来自一个二手房,这个二手房由于位置不好,以前价格定得很低,现在突然提高了价格。不难看到,“倒房号”、“恐慌式抢房”,都来自局部市场,连是否真实存在,甚至都无从考据。这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讲故事”。
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变的市场,在基本需求存在的现实下,市场既不可能永远趋热,也不可能永远趋冷。具体到个人,市场再冷,也会有人购房——毕竟有刚需存在;市场再热,也会有人置身事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判断一个经济现象,必须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带有普遍性的。因为有一两个人买房,就说房地产升温了;因为有人想把房子卖得高一些,就说房价要暴涨了,这不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
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连续调控以来,冷气逼人,不少需求都被积压了下来,适当释放,这是市场的正常反应。分析社会心理,接近年关,“有钱没钱买套房过年”,也在情理之中。
说“恐慌式抢房”,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也缺少依据;说当前房地产市场有所变动,这恐怕更符合事实。回头看看房地产发展史,这些年来“恐慌式抢房”确实发生过。总结经验,一方面是房产商在背后操纵,一方面舆论推波助澜,一方面购房者偏听偏信。可以说,所有的恐慌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社会稍微理性点,就不会造成。调控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打压房地产,因此,房地产市场出现一点变化,适当回温,是正常反应,在可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