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房产新政策 探究市场变化
发布时间:2015/7/20 9:58:52 浏览量: 由于房地产身负多种属性,房地产市场也被赋予了多种含义。房价涨跌,令人纠结;楼市调控,引人注目;民生改善,让人期盼。下面我们就将房地产市场一看究竟。
一看——波动属正常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在部分城市、部分区域,房价波动幅度还较大。房价一涨,就称“有泡沫”;房价一跌,就呼“要崩盘”。脱离房地产的市场规律、政策背景和消费预期,脸谱化地看待房价短期涨跌,恐失公允。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买卖。承载着消费、投资、民生等多种属性的房地产市场,沉浮起落是市场规律使然。倘若过于纠结短期房价涨跌、波动,缺乏对房价长期性、趋势性、规律性的理性预期,就会纠缠于一时、一域的得失,难以窥见整个市场的全貌,也难以得出全面结论,进而作出正确决策。
二看——回暖稳增长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27个和42个,分别比上月增加7个和5个。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增、库存下行的态势表明,随着中央特别是各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成交逐步回升,楼市逐步回暖趋势基本确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和平稳发展,无疑是个好消息。
三看——调控是回归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今年3月30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门,联手打出降低二套房个贷首付比例、降低公积金贷款首套住房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楼市升温迹象更为明晰。据此,有舆论认为此轮宏观调控是在救市。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有关房地产市场的“330新政”出台之后,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表示,新政不应视为救市,而应当被看做是应有政策的回归。也就是说,过去为了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防止房价在一些城市过快上涨而出台的政策,特别是一些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的“限购”、“限贷”等政策,在阶段改变之后,已根据不同情况,逐步放开,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4年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就出台放松“二套房贷”的政策。从去年至今年,我国公积金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今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又要求放宽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一系列政策表明,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既不是为救市,也不是为了所谓打压房地产市场,意在逐步淡化调控的行政色彩,更多地让市场在房地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四看—— 民生最关情
提起房地产市场,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高房价”、“日光盘”等词汇。由于某些城市的部分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导致很多人提起房价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数量庞大的保障性住房。事实上,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棚改房等的建设力度和供给水平。这不仅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也增加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正向预期,为房价总体平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三年计划,2015年至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其中2015年58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其中2015年432万户)。
可以预见,新“三年计划”将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走出低矮破旧的棚户区,迎来崭新的居住环境。而住房的民生属性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彰显与强化。
房地产行业动态总是牵动每个市民的心,每个房产信息都备受关注,从房产政策看房地产新变化,掀开房地产的神秘面纱。
相关阅读:
2015房价还会上涨的五大理由http://www.eeeff.com/news/KuaHuanDingHa.html
父母过户房产给子女,哪种方式最划算?http://www.eeeff.com/news/DuoKuaHaiChouJiG.html